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定了做好“三篇大文章”、振兴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明确了以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的发展路径。通过五年的拼搏努力,我们抵御了煤焦市场急转直下的剧烈冲击,经济企稳向好,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转型步伐更加坚实,发展基础趋于稳固,七台河市正在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振兴的新路子。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始终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全力稳增长调结构,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落实“五头五尾”,确立了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医药、先进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更加注重延伸传统优势产业链条,更加注重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更加注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加快构筑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六大重点产业分层次推进,按照产业链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引进落地了一批大项目。五年来,推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37个,累计完成投资203.5亿元,宝泰隆稳定轻烃、隆鹏清洁化学品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宝泰隆石墨烯、万通管业、乐宝豆沙、兴发生物质发电等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绿色食品项目,奥瑞德蓝宝石、德彩光电等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9.8:60.2:30调整到2016年的14.1:36.8:49.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达到18.5亿斤,实现“十三连丰”;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更加优化,非煤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27.9%提升到2016年的41.6%,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正发力见效。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创新活力。面对经济转型的发展瓶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效益,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五年来,深入推进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8轮次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保留市本级行政审批265项,全部纳入权力清单管理,清单之外再无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审批时限压缩53%。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行政权力减少40%。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各类市场主体比五年前增长32%。强化“放水养鱼”意识,设立2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撬动金融资金1.4亿元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改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扶持机制,制定多个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扶持措施,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坚持提升服务水平,发展环境实现新突破。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城市水、电、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11.2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煤化工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区、石墨新材料产业园区、生物发酵产业园等各类专业园区,2016年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设立,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基础更加稳固。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成立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开通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中介超市”,取消“红顶中介”,坚持零距离接触、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障碍入驻。集中开展了执法司法不规范、服务效能不高、中介服务不透明、行政效率不高、诚信体系不健全等“五个专项整治”,并深入实施“企事厂办”“现场办公”等服务机制,落实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经济发展环境的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
坚持改善民生福祉,群众幸福感有新提升。在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坚持雪中送炭,坚持多措并举,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始终保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财政累计民生支出260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投资10.26亿元开工建设城市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完成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投资38亿元实施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这些群众翘首以盼的重大民生工程将彻底改善煤城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效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扶贫脱贫,在实现4.12万农村贫困人口整村脱贫基础上,2016年又通过精准扶贫实现14660人脱贫。通过五年的发展,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940元、11310元,年均增长6.0%和9.5%,分别高于经济增长水平4.3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
居危思进,激情创新。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振兴的发展蓝图,我们将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要发展”这把“金钥匙”,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以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始终聚焦经济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激发转型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政治答卷。